为什么院士制度病重不就医?
嵇少丞
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中国院士早已与追求真理无缘,成为学绩平庸的教授学者追求附加名利成为特权阶层的阶梯,院士制度阻碍中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为什么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依然要轰轰烈烈的搞?为什么那些有能力改变与改革院士制度的高端领导对当下院士制度倍受社会诟病的呼声无动于衷?
2013年3月8日,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将两院院士由“终身制”改为“任期制”, 一期5年,最多连任一期共10年,到任后转为名誉院士, 并除去院士的隐性行政级别, 把院士头衔与物质奖励,比如工资、待遇、职称等脱钩。提案暗示,院士的终身荣誉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阻碍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创新方面与院士公平竞争。
在国外,院士就是荣誉称号,当选者没有任何利益,而且还要自己缴纳较贵的会费。在国外,院士亦同样包括在学术研究中,也和年轻学者一样平等竞争。而在中国,院士不只是学术荣誉称号,还与相关的利益挂钩。这种利益挂钩,也是近年来院士增选不断遭遇社会诟病之处,由于当选院士,不但是个人的荣誉,影响到自身的利益,更还关系到院士所在机构的荣誉,以及未来获得的课题、经费以及在学术学科评价中的话语权,因此,在院士评审中,出现“公关”、“送礼”、“跑要”等诸多不正常的现象;当选院士后,院士有着特殊的学术权力,制造了学术的不平等竞争,既影响学术创新,也导致学术风气不正,学术评价时不看能力,而看身份和资历,导致论资排辈盛行。
但是,如果中国现行制度不作重大改革的话,院士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便于党与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领导,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了解中国当下的国情,这也就解释为什么科教界对院士制度怨声载道而上面却按兵不动的原因。
从“维稳”角度来说,中国的院士制度的确是件大好事,它让众多教授和研究员有了追求的目标和奋发前进的动力,尽管99.9%的教授和研究员当不上院士,却能叫99.9%的知识分子唯命是从的服役,不敢翘尾巴。什么叫领导艺术,这就是。在官本位的中国,院士相当于副部级干部。做院士梦的大牛教授、研究员们不仅要做到政治上正确,而且还要循规蹈矩、谦和谨慎、与组织与领导保持一致,和己经院士的权威搞好关系。如果不是还心存做院士的梦想,那些自以为学术做到顶了的大牛以及做着校长、所长的大学与研究所“法人代表”的先生们,行事更会无所顾虑,更会无法无天、欺负与剥削科研第一线的普通知识分子。
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很长,每一个朝代“马上得天下”(枪杆子出政权)的统治者无不把“长治久安”的“维稳”作为第一要务,其他任何事情与之相比都是次要,政策大多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制定的。所以,院士制度好就好在维护了科教界的稳定, 相比之下,“院士制度阻碍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小事一桩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尽管实现梦想的人比破灭梦想的人少得多。每一个台阶爬上后,新的梦想又来了。副教授想升教授,教授想当学院院长,院长想当校长,校长想当部长、部长想进政治局,进了政治局之后,就想大位了。人们在梦想中培养了耐性和服从,心甘情愿地做着奴隶。
有人总结中国科技界的现状说:“人还是那些人,水平还是那水平,科研经费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我在《凭什么让我们尊敬教授?》一文中曾经提过,西方社会之所以尊敬教授,是因为他们国家的教授或者更广义说是知识分子参与创造了现代文明,他们发明了火车、飞机、电脑、电视、手机、微积分、相对论…….. 我们中国的教授们至今还没有一人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日常生活中享受西方知识分子创造的科技成果时,中国人当然希冀自己的知识分子也为世界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一次一位领导在酒喝多了之后说,“政府给你们知识分子科研经费,真以为你们会搞出什么真正的创新成果来?你以为领导不知道你们大学教授、研究员的实际水平以及与国外的差距?中国现在发表论文世界前几位,但是原创性成果又多少?你们科教界人自己清楚。你们每年出这些文章除了自娱自乐之外还有什么用?中国经济靠你们发表的文章支撑着的?不!绝对不!靠的是廉价农民工和高昂的房地产以及政府卖地;哪为啥还要给钱给你们做科研呢?因为有经费你们就有事做,就不会闹事,给党国添麻烦。再说,给你们的科研经费也就是花点小钱让你们自娱自乐玩去,每年国家花在“三公”(公费吃喝、公费旅游、公费汽车)比这多去了。美国一开印钞机,我国损失掉的钱就比给你们做科研的经费多去了。你们知识分子的老毛病,往往就是自以为是,喜欢翘尾巴。我要是你们科教界的教授研究员,早下海自己办实体,不跟他们玩了”。他的一席“醉话”,说得我云里雾里的。
是啊,没有比稳定和坚持领导更重要的事了, 不考虑这个根本关键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现实问题。虽然明知道,中国院士早已与追求真理无缘,成为学者追求名利成为特权阶层的阶梯,但是,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依然要轰轰烈烈的搞,现实如此悲剧,有何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