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校长“敢”和崔永元进行辩论吗?
文/奇之傅
凤凰网援引北京青年报19日消息;“近日,崔永元发出了《和柯炳生聊聊》的文章,向农大校长柯炳生隔空喊话要就转基因话题进行辩论。昨天,作为事件的双方,崔永元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喊话是源自柯炳生两次都在抨击自己的纪录片,是对自己职业很大的侮辱。农大校长柯炳生方面则称忙于准备毕业典礼的校长讲话,婉拒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
为何要婉拒记者的采访?除了上述公开的原因外,是否还有其他鲜为人知的因素在其中?这样做是否意味着崔永元所提出的辩论要求就将付诸东流化为泡影?倘如此,其对众多希望能看到二人进行辩论的观众所产生的遗憾和失望,恐怕就一点不亚于中国队无缘参加世界杯足球赛。
按理讲,两位各有所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当着亿万对转基因知识知之甚少的面进行一次是非辩论,不仅能对众多迄今仍对转基因知识一头雾水的观众起到一种良好的普及科学知识效果;同时,还能让广大观众在这场辩论中获得一种犹如观看世界杯足球赛般的愉悦。何况,无论从能力、责任、义务哪方面讲,似乎农大校长柯炳生都不应拒绝这场辩论。
从能力上讲,身为拥有上千教授、副教授以及各类农业专家的大学校长,柯委员尽管谦称自己是外行,但从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恐怕无论如何也是崔委员所无法比拟的,否则,其又怎能对崔委员拍摄的转基因纪录片提出质疑?并作出“片中的观点‘绝对不是主流,是站不住脚的’”结论?
从责任上说,面对百姓对食品安全一直说不清道不白的担心,作为一名目前正致力于“粮食问题和农民收入等问题研究”的专家,此时此刻,以辩论的形式让百姓消除疑虑快乐生活,应该说是一名“多次参加(过)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主持的座谈会”的专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从义务上谈,身为学界知名专家和全国政协委员,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刻勇敢地站出来说话,不仅具有为百姓排忧释难解纷争的社会积极意义,同时还能较好地展示出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与担当。可以设想,通过辩论倘能使百姓从转基因的困惑中走出,其所释放出的正能量又岂是“舌尖上的中国”所能相提并论?
反之,倘若柯委员此时以某种理由拒绝辩论,无疑就会使一些不明就里的观众萌生一种心虚的嫌疑,从此对转基因食品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并且从而使崔委员拍摄的相关转基因纪录片非但不会成为“反面教材”,反而会大行其道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青睐和认可。
道理越讲越清,真理越辩越明。何况,崔委员已经表达出了“这是对我们职业很大的侮辱”之类的义愤?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柯委员依然“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恐怕无论如何或许都会让观众对其所称的“应有的社会担当”,产生某种距离感。
标题使用一个“敢”字,并非对柯校长有什么不敬之意,而是希望通过激将法能使这场辩论能进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