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眠
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落下帷幕,近日,一则奥运会期间发生过的小故事在网上开始流传,并引发网友的热议。
这则小故事叫《中国奥委会不理他,国际奥委会主席圆了他的梦》,说的是今年88岁的吴成章,1948年和队友代表中国男篮参加伦敦奥运会,没钱没路费,他们便打表演赛一路赚钱辗转到伦敦。本次伦敦奥运会前,吴老想再回伦敦,2011年7月,他写了一封信给中国奥委会,但没有得到回应。后来老人外孙女写信给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并附上1948年老人参加比赛的照片,请求去伦敦参观,一周后就得到了肯定答复。英国奥组委不仅帮他重温奥运梦,还特别安排老人与昔日对手——85岁的英国篮球元老普瑞斯见面。“8月5日上午10时,伦敦媒体中心,一个中国老人和一个英国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一个跨越了64年的拥抱。1948年,打篮球的吴成章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64年过去了,奥运会再次莅临伦敦,他也受邀旧地重游,见到了当年的对手英国人普莱斯。”
这本该是由中国奥委会亲手打造的一个美丽的梦,却被英国抢去了。
英国帮助老人圆梦是出于其深厚的人文关怀文化,与其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关注残疾人、病童、志愿者的宽怀博爱精神宗旨相符合。我们不能指责英国抢去我们的故事话语权,我们要做的是反思,为什么明明是本国的公民,而且是为国家拼搏奋斗过的公民,我们却无法听到他的诉求,满足他的愿望?
虽然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切实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然而官员们普遍具有“大行不顾细谨”的特色。可以说,中国不缺乏“讲”以人为本的机构官员,但真正需要践行“落实”以人为本时,却往往不及格。一如中国奥委会对吴成章老人愿望的“石沉大海”,我们无法知道中国奥委会有没有收到老人的信,没有收到也好,收到无视也罢,这些都在国民的意料之内。普通公民的诉求被忽视已是见怪不怪了,实在心理无法平衡了,就到网络上宣泄负面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暴力言论的兴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大事”固然为中国赢得世界的关注与尊重,唱响主旋律有长期宏观目标的需要。但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关注“小事”却具有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有力着陆点。
温家宝在两会前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就用数字说明了他对“小事”的关切,比如,他知道“猪肉的价格一直维持在十三块钱左右一斤,鸡蛋的价格从上涨到五块钱降到四块七毛钱,19种蔬菜的平均价格有18种都有所回落。”民生日常“小事”也被前所未有地列入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和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关注重点。
百姓心中有杆称。政府以及所谓的专家无法用GDP经济数据、民族复兴指数这等没有温度的空洞数字,取代百姓在生活中实际获得的感性体验;“为人民服务”整天挂在嘴上,没有具体的行动一样无法证明什么。在这个国度里,普通公民的声音被沉没太久,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硬指标汇聚到民生细节上,汇聚到百姓对日常生活的具体感受上,倾听民声,在一件件小事中踏实为民服务。
故事不需太大,只要有真诚讲好小故事的习惯,美丽的故事就不会被英国抢走了。